《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成书时间却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令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望尘莫及。
《梁史》中说:“上以诗赞羔羊”。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问题。此章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千字文》第三部分讲述上层社会,第四部分讲述民间生活,在层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从“治家处身”的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与“三、百”相比,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使我们阅读起来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