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优美诗词网
诗词
书籍
格言
作者
投稿
登录
搜索
搜索
诗经
《静女》
2017-01-20
5575次浏览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爱:隐藏
说怿:音月义,喜爱
荑:音提,白茅,象征婚媾
【注音版】 《
诗经
·邶(bèi)风·静女》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⑪。彤管有炜(wěi)⑫,说(yuè)怿(yì)⑬女(rǔ)⑭美。
自牧⑮归(kuì)荑(tí)⑯,洵(xún)⑰美且异。匪(fēi)女(rǔ)⑱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⒈静女:文雅的姑娘。静:娴静。
⒉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⒊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⒋俟(sì):等待,等候。
⒌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⒍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⒎见(xiàn):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⒏ 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⒐娈(luán):面目姣好。
⒑ 贻(yí):赠送。
⒒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⒓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⒔ 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⒕ 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⒖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⒗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的习俗。
⒘ 洵(xún):通“恂”,的确,确实。
⒙ 异:与众不同。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匪,通“非”。
⒚美人:指赠送荑草给自己的姑娘。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
释云
:“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
欧阳修
《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
朱熹
《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
方来
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
陆凯
《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深受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诗经的粉丝
成为作者的粉丝
优美诗词网
诗经的作品
《关雎》
《蒹葭》
《凯风》
《静女》
《邶风·击鼓》
《诗经·邶风·凯风》
《邶风·静女》
《信南山》
《山有扶苏》
《角弓》
诗歌投稿
唐诗三百首
《春望》
《八阵图》
《登高》
《怨情》
《早发白帝城》
《春晓》
《落花》
《终南山》
《寄全椒山中道士》
《东郊》
宋词三百首
《千秋岁·数声鶗鴂》
《苏幕遮·碧云天》
《绿头鸭·玉人家》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念奴娇·萧条庭院》
《采莲令·月华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木兰花》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花犯 咏梅》
最近发表
《《尽》云高天海阔,无界极登峰!》
《《子咏》两秒人间别旧侬,梨花羽落不相逢!》
《题笔纪实》
《《往矣》 待得花儿再,回头不少年!》
《《小康》 四野做寒帐, 趟平种薯粮!》
《《寒祭》旧裘雪雨一杯酒,万里舟空泊岸秋!》
《《水点》小雨独温柔,敲窗把月留!》
《《龙》风雨无情任横来,神穹自诩吞山海!》
《《孟德咏》小酒煮论任自诩,大风起唱作闲常!》
《赠友人》
热门
《千秋岁·数声鶗鴂》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
《送客之湖南》
《赏花归去》
《长恨歌》
《喜达行在所三首》
《春望》
《八阵图》
《蜀相》
《天问》
×
爱:隐藏
说怿:音月义,喜爱
荑:音提,白茅,象征婚媾
【注音版】 《诗经 ·邶(bèi)风·静女》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⑪。彤管有炜(wěi)⑫,说(yuè)怿(yì)⑬女(rǔ)⑭美。
自牧⑮归(kuì)荑(tí)⑯,洵(xún)⑰美且异。匪(fēi)女(rǔ)⑱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⒈静女:文雅的姑娘。静:娴静。
⒉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⒊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⒋俟(sì):等待,等候。
⒌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⒍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⒎见(xiàn):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⒏ 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⒐娈(luán):面目姣好。
⒑ 贻(yí):赠送。
⒒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⒓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⒔ 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⒕ 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⒖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⒗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的习俗。
⒘ 洵(xún):通“恂”,的确,确实。
⒙ 异:与众不同。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匪,通“非”。
⒚美人:指赠送荑草给自己的姑娘。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深受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