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优美诗词网
诗词
书籍
格言
作者
投稿
登录
搜索
搜索
李白
《客中行》
2017-08-25
899次浏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
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
李白
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
唐时
期的时代气氛。
(余恕诚)
李白的粉丝
成为作者的粉丝
不明飞行物
Spark程飞
枫叶
月亮
李白的作品
《侠客行》
《秋风词》
《静夜思》
《秋思》
《静夜诗》
《赠崔侍郎》
《怨情》
《渌水曲》
《早发白帝城》
《从军行》
诗歌投稿
唐诗三百首
《春望》
《八阵图》
《登高》
《怨情》
《早发白帝城》
《春晓》
《落花》
《终南山》
《寄全椒山中道士》
《东郊》
宋词三百首
《千秋岁·数声鶗鴂》
《苏幕遮·碧云天》
《绿头鸭·玉人家》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念奴娇·萧条庭院》
《采莲令·月华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木兰花》
《花犯 咏梅》
最近发表
《平生深愧幾千回》
《二十四节气雨水节气相关的诗词》
《《任侠》腰横白刃骚,走马放千刀!》
《《关曲》如歌刀酒烈,热血火中烹!》
《《登顶》云飞天外远,大境自逍遥!》
《《桃媚》烟江晓日红枝满,纸醉人间花幸词!》
《《殚》大雪向前澜,弓刀白月滩!》
《《离怨》秋横星意晚,水湛月愁澜!》
《《韵逝》思许如昨日,静待人间结!》
《《笺》半纸情长绮室香,人间一席各思量!》
热门
《千秋岁·数声鶗鴂》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
《送客之湖南》
《赏花归去》
《长恨歌》
《喜达行在所三首》
《春望》
《八阵图》
《蜀相》
《天问》
×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余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