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用于描述两个理性个体在没有沟通和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对双方都不利的决策的情形。这个模型最初由梅里尔·弗拉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舍(Melvin Dresher)在1950年提出,后来由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的故事形式命名。

囚徒困境的基本情节:

两个共犯被分别关押,不能相互沟通。检察官分别给他们提供了相同的选择:如果一个人认罪(背叛对方),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合作),认罪者将被释放,沉默者将受到最重的惩罚。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都会得到较轻的惩罚。如果两人都认罪,他们都会得到中等程度的惩罚。这个模型可以用以下的收益矩阵来表示:

同伙认罪 同伙沉默
你认罪 (-3, -3) (0, -5)
你沉默 (-5, 0) (-1, -1)

在这个矩阵中,每个单元格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你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同伙的收益。负数表示惩罚,数字越小惩罚越重。

囚徒困境的关键点:

  1.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从个体角度出发,认罪是理性的选择,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认罪都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从集体角度出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都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2. 合作与背叛的权衡:囚徒困境展示了在没有沟通和约束的情况下,个体可能会选择背叛对方,即使这可能导致双方都得到较差的结果。

  3. 重复博弈: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参与者可以通过策略如“以牙还牙”(tit-for-tat)来促进合作,即在第一轮合作,之后的每一轮都模仿对方上一轮的行动。

  4. 社会和经济应用:囚徒困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用来分析合作与竞争、信任与背叛等社会现象。

囚徒困境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它也深刻地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理性行为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的悖论。通过研究囚徒困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的复杂性和在不同情境下促进合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