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第7 则记诗②。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③。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县名,今浙江省绍兴县。按:王子猷弃官东归,住在山阴县。
②四望:眺望四方。彷徨:同“徘徊”。左思(招隐》诗:左思是西晋时著名诗人,对当时门阀士族专权感到不满。《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
③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有剡溪可通山阴县。
【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县。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48)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①【注释】①王卫军:王荟,任会稽内史,进号镇军将军,死后赠卫将军。按:这一则可以和第35 则互相参照。
【译文】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49)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①。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②,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③。客主不交一言。
【注释】①桓子野:桓伊,小名子野,曾任大司马参军,后任豫州刺史。《晋书》本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②相闻:互通信息。
③弄:演奏。
【译文】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50)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获渚①。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②。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
【注释】①桓南郡:桓玄,小名灵宝,是桓温的儿子,二十三岁,始任太子洗马。获渚:小洲名,近秦淮河。
②“桓乃”句:晋人的习俗,听到已死尊长的名讳必须哭,这是一种礼节。王大叫“温酒”,犯了桓温的名讳,所以桓玄要哭。
【译文】南郡公桓玄应召出任太子洗马,坐船赴任,船停在获渚。王大服五石散后已经有点醉了,这时去探望桓玄。桓玄为他安排酒食,他不能喝冷酒,连连告诉随从说:“叫他们温酒来!”桓玄于是低声哭泣,王大就想走。桓玄拿手巾擦着眼泪,随即对王大说:“犯了我的家讳,关你什么事!”王大赞叹说:“灵宝的确旷达!”
(51)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注释】①王孝伯:,字孝伯,曾任兖、青二州刺史,读书少,不熟悉用兵。笃信佛教,在东晋未年的战乱中被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七六四页说:“此言不必须奇才,但读《离骚》,皆所以自饰其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