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他的赋文辞细密,发端遒劲有力;知识渊博通达,他写作的辞赋富丽的文采处处可见;左思和潘岳,在写作规模宏大的赋方面有很大的成就;陆机和成公绥,在品评文章方面做出了成绩;郭璞的赋文辞绮丽巧妙,道理丰富;袁宏的赋慷慨激昂,余味无穷。这几家是魏晋时代辞赋作者的代表。

【原文】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①,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②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③,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④,贻诮于雾縠者也。

【注释】
①组织:用丝或麻织成的东西。品:品评、评量。朱:正色。紫:间色。品朱紫即分正和邪。
②新:应作“杂”。
③俦(chóu):同辈。
④扬子:扬雄。雕虫:即雕刻鸟虫书;鸟虫书是古代的一种篆字,汉代规定儿童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以此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

【译文】
所谓“登高能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明看到外界的景物可以引起内心的感情。情感由外界景物的触动而兴起,那么作品内容必然明白雅正;景物由作者情感来表现,因此使用的词语必须精巧华丽。华丽的文辞和雅正的意义,就像是玉石的纹彩和它的质地一样配合得恰当。好比丝麻讲究红色和赤色,绘画时使用黑色和黄色一样。文采固然要求五彩缤纷,但必须有一定充实的内容,如同色彩虽糅杂相混,然而却有它的底色。这就是写赋的要点。可是,有些只知追求形式华丽的人,轻视抛弃了写赋的根本,他们即使读赋千篇,对作赋的要点也永远抓不住。于是他们写作的赋,就像花叶过于繁盛损伤了枝干,人体过于肥胖损害了骨骼一样,既对教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又对劝告警诫没有什么益处。这就是扬雄之所以后悔作赋这种雕虫小技的作品的原因,因为这种赋像轻雾般的纱绉无益一样。

【原文】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抑滞必扬,言旷①无隘。风归丽则,辞剪荑稗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