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①,据事以类义,援②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③。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④:斯略举人事,以征⑤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⑥;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⑦,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⑧,“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⑨”,亦有包于文矣。

【注释】
①文章之外:文采辞藻之外。
②援:引用。
③剖判:分别。爻(yáo)位:《周易》每卦的六爻都有其一定的位置。
④“明夷六五”二句:《明夷》,《周易》卦名,六五,即倒数第五爻是六,这爻的爻辞是,“箕子之明夷,利贞。”意思是箕子因为明智而受殷纣王伤害,利于在艰难中善于保持自己的正义。箕子,殷纣王的贤臣。
⑤征:验。
⑥“胤征羲和”二句:《尚书·伪胤征》说:主管历法的羲、和二人只知沉醉废事,王命胤国君前去讨伐,胤国君引用了《政典》中的话作为讨伐的根据:“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时指农业的时令时节,表示扰乱农时的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政典》,夏代的法典。
⑦鸿谟: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⑧大畜:《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名。象:是解释这一卦象意义的象辞。
⑨“君子”句:象辞的原文为:“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君子,有修养的士大夫。识,记住;畜,同“蓄”。

【译文】
文章中的“事类”,就是文章在达意抒情之外,援用典故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古事、古语来论证今义。从前周文王解释《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分别每卦六爻的位置,《既济》卦的第三个阳爻,在爻辞里引用了古远的殷高宗征伐鬼方三年取得胜利的事,在《明夷》卦的第五个阴爻,在爻辞里记载近时箕子的坚贞受到殷纣王伤害的事:这是约略引用事例,用来证明含义的。至于像胤国君主去征讨羲、和,引用了《政典》里的教训;殷帝王盘庚告诫臣民,叙述了史官迟任的言论,这都是引用现成的辞语来说明道理的。然则说明某一道理引用现成的辞语,证论某一意义引用有关的事义例举人事,乃是圣人贤人的大文章,经书通用的规范了。《周易·大畜》卦的象辞说:“君子要多记识从前的言论和过去的行状。”这句话也包括到文辞写作了。

【原文】
观乎屈宋属篇,号依诗人①,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凡是引用故事或旧闻恰到好处,跟从作者的口里说出来的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引用成语典故不当,即使传了千百年也还是瑕疵缺点。陈思王曹植,是许多人才中的杰出人才,他的《报孔璋书》中说:“古代葛天氏的音乐,千人唱,万人跟着唱,听的人因此蔑视舜的韶乐和禹的夏乐。”这样引用故事,实在是错误的。考查葛天氏的歌,唱与和的只不过有三人罢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演奏陶唐氏的舞乐,听着葛天氏的歌曲,千人唱,万人跟着和。”唱与应和的有成千成万人,乃是司马相如夸大的说法;但是把葛天氏的音乐随便写的这样浮夸,把三人夸大成成千上万人,乃是因为司马相如没有根据地乱写,信手随便作赋,以致才造成这样的错误。陆机的《园葵》诗说:“虽然在庇护足跟上具有同样的智慧,在生理上该是各不相同。”孔子说“葵尚且能够卫护自己的脚跟”,以此来讥笑鲍庄子不能保卫他的脚;说“葛藟能够庇护根本”,这句话是乐豫谏止宋昭公赶走公族的话。假如把葛藟比譬为向日葵,那应该说“葛藟能够庇护本根”,如果说成“葵能够卫护脚跟”,那么就是引用事实错误;假如说“庇”字比“卫”字好,那就是改变了事情失去了真实:这是粗枝大叶的毛病。以曹植那样的高明老练,陆机那样的深沉细密,却不免有引事用典上的谬误;那么曹洪在给的信里,把高唐地方的歌手绵驹错成王豹,又哪里值得嘲笑呢?山中的树木为优秀的木匠所度量,经书为文人学士所采择;可是木料的美好决定于匠人手中的斧头的加工,事义的美好决定于文人手中的笔杆。精于运思的人,要在古代的名匠匠石面前也毫不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