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书①论士,方之梓材②,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③,垣墉立而雕杇附④。而近代⑤词人,务华弃实。故魏文⑥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⑦”,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注释】
①《周书》:《尚书·梓材》属《周书》。
②方:比。《梓材》:告诫康叔,讲执政治国的道理像木工选材制造木器、修建房屋一样。梓材,木匠把木料制成木器和修建房屋。梓,木匠。
③朴:木未成器,指整治木料。斫:砍削,加工。丹雘:赤色颜料。丹,红砂;雘,好的色彩。
④垣墉:墙。垣,低墙;墉,高墙。雕杇:指粉刷墙壁。
⑤近代:从下文看,这个近代包括汉朝在内。
⑥魏文:魏文帝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①,亦有以焉。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②,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③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④。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⑤,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注释】
①通塞:犹高低。指通达或阻塞。通达则地位高,阻塞则地位低。
②机综:织机的经纬交织。综,织机上的装置。
③艺:技。
④左右惟宜:指文事与军事、笔杆子和枪杆子相辅相成。
⑤蓄素:蓄积素养。弸(péng):满。

【译文】
名声受到贬抑或褒扬,既然是这样;职位的通达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大概文人的被录用,是凭他能够办事来做准则的。鲁国的敬姜,是个聪明的妇人罢了,然而她能够用织布加以推论,来比方治理国家的大事,哪有男儿大丈夫学习文章,而不懂得治理国家政事的呢?扬雄、司马相如那些人,有了文才却没有品德,所以终于处在低下的职位。从前庾亮文章才华清俊,功勋卓著,所以他的创作不被称扬;倘使他不是身为大官,那就应该以文才著名。文才武略可以像左右手一样相辅相成。春秋时晋国的郁毅因为爱研治古代典籍,所以被举荐为元帅,难道因为爱好文学就不熟悉兵法吗?是因为好尚文术便不练习武术吗?孙武的《兵法》,文辞像珠玉一样美好,他难道是因为讲习武术便不懂得文辞吗?因此君子要身藏利器,等待时机来加以施展,建立一番事业,本该积蓄知识修养德行以充实内在的美,散发文采以显示外在的美,做到像楩木、楠木那样质地坚硬,像豫树、樟树那样高大的才干。写作文章一定要经纬军国大事,担负起重任来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穷困就独身自善著书立说垂流后世,显达就遵奉时代使命驰骋天下建立功绩。像这样的文人,应该说就是《尚书·梓材》中所说的士人了。

【原文】
赞曰:瞻彼前修,有懿文德。声昭楚南①,采动梁北。雕而不器,贞干谁则。岂无华身,亦有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