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芮良夫之诗云:“自有肺肠,俾民卒狂。”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①之言无方。昔华元弃甲,城者发睅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②之歌: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讔言,亦无弃矣。

【注释】
①谑:挖苦。
②丧师:吃败仗。侏儒:个子十分矮的人,此处比喻臧纥缺才少能。

【译文】
芮良夫的诗说:“君王自己有坏心肠,逼使民众终于发狂。”昏君的心险恶得如高山,人们的嘴像大川一样难以堵塞。怨恨和愤怒的感情不一样,嘲笑和挖苦的言语也没有一定的。从前宋国的华元打仗败得丢盔弃甲,筑城的人用“突出他的大眼睛”加以歌唱。鲁国的臧纥吃败仗丢了军队,国人也创造了“侏儒”的歌谣。这些都是讥笑他们的形貌,把内心的怨恨化成歌谣。还有鲁国用蚕和蟹作的鄙俗谣谚,用野猫头花纹来唱的yín乱谄媚的歌谣。假使这些可以起到针砭警戒的作用,也记载在《礼记》里。由此可知,诙谐的话辞,有隐意的言语,也是用不着抛弃的了。

【原文】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酣乐,而淳于说甘酒①;楚襄宴集,而,写得更精炼而;高贵乡公曹髦的谜语,则广博地列举各种物品,虽有小聪明,但没有大的用处。观察古人的隐语,说理遍及各种重要的事物,岂只是为了幼稚的儿童游戏,让大家拍腿鼓掌大笑而已吗!然而文辞中的有谐辞隐语,就譬如诸子九流中有小说一派。谐辞、隐语、谜语这些东西,大概和街谈巷议的“小说”一样,都是下级小官员们采集来的,用来增长见识。但是如果不停的效仿这类东西,那就是淳于髡、东方朔的高徒,优旃、优孟的至交了啊!

【原文】
赞曰:古之嘲隐,振危释惫①。虽有丝麻,无弃菅蒯②。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