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①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②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③。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④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⑤。洎周命维新⑥,姬公定法,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注释】
①轩辕:是黄帝号,传说中的古帝王。
②曲礼:《礼记》中的一篇。
③“左史记言者”二句:关于左、右史的分工,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种是《礼记·玉藻》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④《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主要记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所以说是“事经”。
⑤被于:及于。诰誓:指《尚书》中的《甘誓》《汤诰》等文献。
⑥洎(jì):及、到。命:天命,周朝自称是受天命建立。维:乃。

【译文】
自从开天辟地到未开化时代,年代非常久远,生活至今天要知道古代的事情,就靠历史书籍的记载吧!传说轩辕黄帝时代,已经有史官仓颉,主管记载历史的职务,可见史籍记载来源很久远啊!《礼记·曲礼》说:“史官带着笔来记事。”史,就是使,史官在帝王左右拿着笔,记录他们的言语和行动。在古代,在国君左面的左史专门负责记载帝王所做的事,在国君右面的右史专门负责记载帝王所说的话。记言的经典就是《尚书》,记事的经典就是《春秋》。尧舜时代的历史靠《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等流传下来,夏商的历史包括在《尚书》的《甘誓》《汤诰》等文献里。到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政务才开始革新,周公姬旦制定法典,推算夏、商、周二三代的历法来排列历史顺序,贯穿春、夏、秋、冬四时以联系各种事件来记事,省称春秋。诸侯建国,都备有自己的国史,用以表彰好的,批判坏的,树立良好的风气。

【原文】
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②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③,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④,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⑤;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丘明⑥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⑦,记籍之冠冕也。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⑧,故即简而为名也。

【注释】
①彝(yí)伦:永久不变的伦理。攸斁:所以破坏。攸,所。斁,败坏。
②斯文:这文化,指西周盛时的文化。斯,此、这。
③太师:乐官。正雅颂:《雅》《颂》,指雅乐和颂乐的乐曲。但当时乐曲已经残缺不全,所以要加以订正。
④黜(chù):降。陟:升。
⑤轩冕:指高官。轩,大夫的车子或官服。冕,冠。
⑥丘明: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①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②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③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吹霜煦④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⑤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

【注释】
①穿凿:指牵强附会。
②蠹(dù):蛀虫。
③庸夫:平庸的人。
④煦:温暖。
⑤回邪:不正。回,邪。

【译文】
至于追述远代的事,时代久远容易失实。公羊高说“远古的传说有不同的说法”;荀况主张详近略远;对历史事实有疑问写历史时就让它缺着,这是尊重历史的真实。然而世俗之人都好奇,不顾历史要真实的原则。记述传闻总想夸大,记录远古事迹总是猜测使之更加地详细,于是丢弃共同的说法,选择奇异的,牵强附会。旧史没有记载的,我著的史书却尽量多记。这就是造成错误浮夸的根本原因,是记述远古历史的大害。至于记载当代的历史,时代相同也有很多虚假。虽说孔子在《春秋》里写和他同时代的鲁定公、鲁哀公的历史时,用了隐晦不明的表示批评的言辞,然而世道人情的利害关系却不能不考虑。贵族氏家,即使是庸夫俗子,也要尽量加以夸奖;困顿失败的士人豪杰,纵然有美好的品德操行,也常常受到嘲笑和埋没。这真好比北风吹霜冻,太阳晒露水,完全凭着一支笔。这又是对同一个时代历史的歪曲,是让人叹息的。所以追述远古历史就是那样的诬妄不实虚假伪造,记述当代历史就是这样的违反事实偏邪歪曲,辨析事理能够居中得正,只有公正无私的史臣才办得到吧!

【原文】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①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②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③哉!

【注释】
①慝(tè):邪恶。
②弥纶:包举。
③殆:危险。

【译文】
至于对待尊者或贤者,为他们隐讳缺点,本是孔子作《春秋》的宗旨,因为纤小的瑕疵不能掩盖整个美玉的光泽;对奸邪要加以惩戒,实在是优秀的史家直笔,好比农夫看见了野草就一定要锄掉一样,像这样的条例,也是历代撰写史书所遵循的同一标准。至于寻求把繁杂众多的史实统率起来寻找一个纲领的方法,务求真实可信和抛弃猎奇的要点,弄明白开头和结尾的顺序,品评事例得失的条例等,只要明白了这些大的纲要,便可以贯穿各种道理。然而撰写史书的任务,乃是包举一个时代的历史,对全国都负有责任,因而也就会招致各种是非的责备。担负著作历史的任务,没有比这更劳累辛苦的了。司马迁和班固虽然都是精通历史的专家,可还是受到后世历代的种种诋毁。假若撰写史书任凭感情而失去公正的原则,那这样的文章可就危险啦!
【原文】
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①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丘明,直归南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