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仲有言:“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然则声不假①翼,其飞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难;以之垂文②,可不慎欤?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③,鲜无瑕病。陈思④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⑤云,“尊灵永蛰⑥”,明帝颂云,“圣体浮轻⑦”。浮轻有似于蝴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⑧,岂其当乎?诗,不类甚矣。凡巧言易标,拙辞难隐,斯言之玷,实深白圭,繁例难载,故略举四条。

【注释】
①假:借助。
②之:指上述不假翼而飞、没有根可固的道理。垂文:留下文章,指写作传世。
③动:每,常。圆:周全。
④陈思:陈思王①《西京赋》:东汉的名作。
②薛综:三国时期吴作家,他注《西京赋》上述引句的错误已被李善改正,现存李善注中保存的薛综注里不见错误的注文。
③目:称。
④配:合,配偶。
⑤近事:平常之事。
⑥言:作“匹”。筌:作“首”。
⑦丹青:绘画用的颜料,也指画。炳:鲜明。渝:变。

【译文】
至于书的注解,是为了正确地说明事理;可是也有在研究上发生谬误的,或者轻率地凭主观随意作出判断。张衡的《西京赋》写到中黄伯、夏育、乌获那样的大力士,而薛综却错误地把他注释为“阉尹”——太监头,这是他没有听说捉斑斓猛虎的勇士。再有《周礼》按井纳税,十井三十家按旧例出马一匹;而应劭在解释“匹”的意义时,认为或者是计量马首,或者是数计马蹄,这难道是辨明事物的正确解释吗?考查古时的端正名称,车称为“两”而马称为“匹”,用“匹”和“两”作为马和车的计量名称,含有两两相配的意思。因为古代车子都有“贰车”、“佐车”与之相配,拉车的马有骖马和服马相配,服马、骖马和车子都不是单一的,所以名称必须成双。名称确定后又有变化,那即使是单独的一只马也要称为“匹”了。其实匹夫匹妇,也含有与此相同的相匹配的意思。车“两”马“匹”的含义很小,可是历代的文人也搞不清楚;辞赋中这类浅近的事情,注释也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何况钻研经书,还能不发生谬误吗?辨别“匹”字的意义而去计算马的头首和蹄脚,选择勇士而去驱遣太监,太违反常理了,所以特别举出这两个例子来引以为戒。丹青的色彩开初有光泽而后来变暗,但文章年岁越久远却越是有光彩,倘若错误能够在一朝加以校正,可以流传千年也没有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