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一说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一说得姓始祖。我国的贡氏家族和端木、端氏等姓,最初都是发源在这里。望族居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一带),故贡氏后人奉子贡为贡姓的得姓始祖。贡姓名人主要有贡禹、贡奎等人。
贡(Gòng )姓源流纯有三:
源流一
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子贡九世孙端木武因为避焚书坑儒之祸,隐居于齐,改姓贡,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另有一部分人以父字为姓,姓端木。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大夫贡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贡姓,出夏武节大夫贡允思文。”
源流三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索罗贡氏,亦称索都尔氏、索多哩氏、敖勒多尔氏、敖拉索都尔氏,源出古老的达斡尔族敖拉氏部族下的一个谋昆(Mogun),居黑龙江北岸地区,后被满清政府编入索沦部。在鄂温克族、满族中均有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Sodoli Mogun。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鄂温克族索罗贡氏多冠汉姓为贡氏、索氏、敖氏、阎氏等。
得姓始祖
子贡。据《元和姓纂》指出,贡的祖先是仲尼弟子端木赐,他的后代以其字“子贡”为氏。”这在《姓氏急就篇》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元和姓纂》考证,端木这个复姓也是源自端木赐。姓贡和端木的中国人,尽管姓氏不同,但追本溯源,本是同宗而不同姓的一家人,统统都是子贡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历史上的卫国,在今河南、河北一带。
迁徙分布
(缺)贡姓在大陆和台湾都列入百家姓前第60余位。现代的贡姓族人总体认为,贡姓起源在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很有名的72大弟子叫作端木赐的,字子贡,是卫国人。子贡善于经商,还当过鲁国宰相。他的后代有的用“贡”作为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按此理论,贡姓与端木姓为同宗源。
今江苏省扬中市、苏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泰兴市、丹阳市、滨海县、江阴市、句容市、无锡市、六合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宣城市、来安县、蚌埠市怀远县、淮南市凤台县、天长市,河北省的廊坊市、广平市、鹿泉市新寨村、井陉县天长镇贡家庄村(全村约600人全部为贡姓),湖北省的麻城市、十偃市、黄冈市,浙江省的汤溪县、金华市兰溪县,河南省的商丘市、浚县、信阳市、商城县,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重庆市的开县,广东省的广州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吉林省,上海市,江西省,北京市,台湾省,美国等地,均有贡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贡 禹
西汉大臣、博士,前汉琅琊人。官至御史大夫,他曾因年岁收成不好、郡国贫困而上书抨击朝廷奢侈过度,建议减轻徭役赋税。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
贡 奎
字仲章。元朝宣城人。天性颖敏, 10岁能属文。长益博综经史。仕元为斋山书院山长。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录》、《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等共120卷。
贡祖文
字仁德(1103-1182),宋长垣(今北京市)人。靖康时(1126年),贡祖文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了抗金义勇兵,扈从康王(即赵构,宋徽宗的九子)南渡。从济州(山东巨野)到应天(河南商丘)至康王登基,历史上谓称高宗皇帝。因贡祖文护驾有功,且又武艺高强,被封为‘都总军将’,此间也与抗金名将岳飞成了“莫逆知己”。因金兵追打,高宗皇帝南下于建康(南京),贡祖文随从;高宗直达明州(宁波),金人又攻陷明州;高宗被迫舟航于东海,金兀术望海叹之,只好退却镇江,准备渡江而北去。遇韩世忠兵力阻击于黄天荡(镇江金山寺南岸口),走投无路的金兀术只得潜逃建康(南京),又遇镇守秣陵要冲的贡祖文率兵阻击,在此与宜兴赶来的岳飞相会合,将金兵破于新城(今江苏省江宁)。无奈的金兀术只好从长江南岸败逃北去,从此再不敢再犯贡祖文所辖境域。因贡公战功显赫,被任命为“秣陵总镇”,并嘉封为“武德大夫”。贡祖文终年80岁,殁后追谥文宪,其妻黄氏追谥诰命夫人合葬于柳茹村。
贡师道
元朝时文士。做翰林学士和国史编修的官,参加朝廷的编史,是位重要的史学家。对宋朝、辽代、金代的史书编撰,很有功绩。
贡师泰
元文学家。字泰甫(1298-1362),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元末以诗文擅名,著有《玩斋集》等。
贡沛诚
江苏省武进人。先后任中央政治学校训导、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副主任兼研究部边务组组长、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甘肃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重庆市政府地政局局长、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新国成立后,任芜湖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员。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革顾问,镇江市政协委员。著有《县政经验谈》、《鸟瞰河西走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