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原文】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又云:“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①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所谓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此义本起于《老子》:“三十幅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一章。《学记》:“鼓无当于五声③,五声弗得不备④;水无当于五色⑤,五色弗得不章⑥。”其理一也。今夫飞者以翼为用,絷⑦其足,则不能飞。走者以足为用,缚其手,则不能走。举场较艺⑧,所务者才也,而拙钝者亦为之用。战陈角胜⑨,所先者勇也,而老怯者亦为之用。则有用、无用,若之何⑩而可分别哉?故为国者,其勿以无用待天之下士,则善矣!
【注释】
①容足:立足之地。
②三十幅共一毂: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车毂上。
③五声:宫、商、角、徵、羽。
④备:完备,完美。
⑤五色:青、黄、赤、白、黑。
⑥章:彰显。
⑦絷:捆绑。
⑧举场较艺:科举考场上较量技艺。
⑨战陈角胜: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战陈,通“战阵”,战场。
⑩若之何:怎么办,如何。
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译文】
庄子说:“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作用,却没有人知道无用的作用。”又说:“知道无用,然后才可以与你谈论有用。土地不是不广大啊,可是人所使用的地方只不过是立足之地而已。既然只有这一小块立足之地有用,那么,把此外无用的土地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这时人所站立的这一小块立足之地难道还有用处吗?由此看来,所谓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明显了。”这种说法起源于《老子》一书中:“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车毂上,有了车毂中间的空洞,才有了车的作用。”《初学记》中说:“鼓声虽然不在五声(即宫、商、角、徵、羽)之列,但是如果没有它,五声就不完美;水色虽然不在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之列,可是如果没有它,五色就难以明现。”其道理是一样的。现在,那些会飞的动物是使用翅膀飞的,可是如果捆住它们的腿,它们就飞不起来。人们走路是用脚的,可是如果捆住双手,他们就跑不快。在科场上比试技艺,所注重的是真才实学,而才智平常的人也有用处。在战场上克敌制胜,需要的是勇力,而年老胆怯的人也有用处。如此,有用和无用,怎么能一概而分呢?所以,治国的人如果能不以“无用”来看待天下的士人,事情就好办了!
唐制举科目
【原文】
唐世制举,科目猥多①,徒异其名尔②,其实与诸科等也。张九龄以道侔伊③、吕策高第,以《登科记》及《会要》考之,盖先天元年九月,明皇初即位,宣劳使所举诸科九人,经邦治国、材可经国、才堪刺史、贤良方正与此科各一人,藻思清华、兴化变俗科各二人。其道侔伊、吕策问殊平平④,但云:“兴化致理,必俟得人⑤;求贤审官,莫先任举。欲远循汉、魏之规,复存州郡之选,虑⑥牧守⑦之明,不能必鉴。”次及“越骑佽飞,皆出畿甸,欲均井田于要服⑧,遵丘赋于革车”,并安人重谷⑨,编户农桑之事,殊不及为天下国家之要道⑩。则其所以待伊、吕者亦狭矣。九龄于神龙二年中材堪经邦科,本传不书,计亦此类耳。
【注释】
①科目猥多:开考的科目种类繁多。
②徒异其名尔:只不过名称不一样罢了。
③道侔伊:即伊尹。
④吕:吕尚,姜尚。殊平平:十分平常。
⑤得人:得到人才。
⑥虑:担心。
⑦牧守:州牧、郡守。
⑧畿甸:京城地区。欲均井田于要服:想要在全国平均井田制。
⑨安人重谷:安抚百姓,重视农桑。
⑩要道:要旨。
计:估计。
【译文】
在唐代的科举中,临时开考的科目名目繁多,其实质与其他各科并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名称不同罢了。名相张九龄以“道侔伊(指伊尹)、吕(指吕尚,也即姜尚)科”高中,参阅《登科记》和《唐会要》可知,这大概是唐玄宗先天元年九月的事。当时,唐明皇刚即位,宣劳使所举诸科共取九人,其中经邦治国、材可经国、才堪刺史、贤良方正以及道侔伊、吕科等各一人,藻思清华、兴化变俗科各二人。实际上,道侔伊、吕科皇帝策问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平常,只是说:“兴化治国,必须得到人才;求贤审官,莫先于任子、察举。要想远循汉、魏之制,恢复州、郡选拔官吏的做法,又恐怕州牧、郡守的能力无法明鉴一切。”又说到“越骑、佽飞等禁军,都出京师很远活动,准备在全国各主要地区平均井田,使兵农合一”,以及安民重农、百姓农桑之事,根本称不上是治国平天下的要旨。由此看来,政府等待伊尹、姜尚这样的贤才去做的,也是很狭隘的。张九龄于唐中宗神龙二年考中材堪经邦科,而正史的本传中没有记载,估计也与此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