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夜试进士
【原文】
唐进士入举场得用烛,故或者以为自乎旦至通宵。刘虚白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之句,及三条烛尽①之说。按《旧五代史·选举志》云:“长兴二年,礼部贡院奏当司奉堂帖②夜试进士,有何条格者。敕旨③:‘秋来赴举,备有常程④,夜后为文,曾无旧制⑤。王道以明规是设,公事须白昼显行,其进士并令排门齐入就试⑥,至闭门时试毕,内有先了者,上历画时,旋令先出,其入策亦须昼试,应诸科对策,并依此例。’”则昼试进士,非前例也。清泰二年,贡院又请进士试杂文,并点门入省⑦,经宿⑧就试。至晋开运元年,又因礼部尚书知贡举窦贞固奏,自前考试进士,皆以三条烛为限,并诸色举人有怀藏书册不令就试。未知于何时复有更革。白乐天集中奏状云:“进士许用书册,兼得通宵。”但不明言入试朝暮也。

【注释】
①三条烛尽:考试时间以三条蜡烛为限。
②堂帖:文件,规定。
③敕旨:皇帝的诏令。
④常程:一般的规程。
⑤旧制:惯例。
⑥其进士并令排门齐入就试: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服从命令在门外排好次序一齐进入考场。
⑦点门入省:指定进入特别的官署部门。
⑧经宿:经过一宿,即第二天。

【译文】
唐朝进士入考场得用蜡烛,因而有人以为要从天刚亮考到第二天通宵。刘虚白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的诗句,又有三支蜡烛燃尽为限之说。《旧五代史·选举志》中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礼部贡院奏当司奉宰相下的文件(堂贴)夜间考试进士,专门有人拿着文件的条款。皇帝的诏令说:‘秋天来参加考试,准备有一般规程,入夜后才写文章,不曾有旧的制度。王道都是按明白的常规设立的,公事必须在白昼公开进行,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服从命令在门外排好次序一齐进入考场,到关门时考试结束,其中如有先考完的人,记好他的时间,就令他先出去,他们入策也须要白天考试,应试各科对策,并仍照此例。”白天考试进士,不是以前的惯例。后唐末帝清泰二年,贡院又请示计进士考试杂文,并且指定进入特别官署部门,过一夜晚就参加考试。到了后晋出帝开运元年,又因为礼部尚书知贡推举窦贞固的奏折,以前考试进士,都以三支蜡烛的时间为限,并且各种举人有怀藏书本的就不让他参加考试。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再有革新。朱梁的罪恶,最为先生在《五代史记》中所斥责的。然而朱梁主张减轻赋税一事,旧的史书上有记载,而新的史书却没有注意这一点。朱梁说:“梁朝的先祖开国的时候,正是黄巢起义大乱将要结束之时,先祖凭借夷门一个城镇,对外要严密注视烽火台,防止外敌入侵,对内要避免自然灾害和盗贼,严格要求农民努力耕种,而减少他们的赋税,士兵虽然饱尝战争之苦,百姓们却乐于为之输送给养,24年间,很快成就了霸业。到了末帝与后唐庄宗两军对垒于黄河上时,黄河以南的民众,虽然被运送军物搞得疲惫不堪,也没有逃亡的。民众思想上没别的,都因为赋税轻而且家乡故土值得留恋的缘故。到了庄宗平定梁朝王室时,任用官吏孔谦为租庸使,严格法度来盘剥民众,厚征暴敛来奉献皇上,民众的物产虽被榨取干净,可军队的食品还不够用,再加上战事频繁,又因为饥荒严重,不到三四年,国家就面临崩溃的边缘。造成这种局面没有别的原因,全是赋税劳役惨重而广大民众失望的缘故。”我用历史事实考证,这一论点真实可信,这是拥有国家的人应当借鉴的。《资治通鉴》也没记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