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魏豹、田儋、韩王信在秦汉之际的政治生涯和结局。这是一篇六国贵族后裔的类传。魏豹是魏贵族子弟,秦统一后沦为庶人,秦末投入起义行列,随  齐人闻信死,乃立故齐之弟田假为王(1),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距(拒)诸侯。

  (1)齐王建:即战国末年当了秦军俘虏的齐王(名建)。

  荣之走东阿,章邯追围之。项梁闻荣急,乃引兵击破章邯东阿下。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1)。而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假。假亡走楚,相角亡走赵。角弟间前救赵,因不敢归。荣乃立儋子市为王,荣相之,横为将,平齐地。

  (1)项梁因追之:据《高帝纪》,追者乃刘邦与项羽。

  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趣(促)齐兵共击章邯,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间,乃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1),穷而归我,杀之不谊(义)。”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2)。齐王曰:“蝮蠚手则斩手(3),蠚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手足戚,何故不杀(4)?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龁首用事者坟墓矣(5)。”楚、赵不听齐,齐亦怒,终不肯出兵。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于巨鹿。项羽由此怨荣。

  (1)与国:友好之国。(2)以市:作交易。(3)蝮(fù):蝮蛇。一种毒蛇。蠚(hé):有毒腺的动物的咬刺。(4)此几句言田假等之于楚、赵,不如手足于身之亲。人为了全身,不惜自斩其手足,而楚赵为了全己之国,为何不杀田假等?(5)齮龁(yǐhé):侧齿咬。引申为毁伤。首用事者:指首先起义反秦者。

  羽既存赵,降章邯,西灭秦,立诸侯王,乃徒齐王市更王胶东(1),治即墨(2)。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入关,故立都为齐王,治临菑(3)。故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安下济北数城(4),引兵降项羽,羽立安为济北王,治博阳(5)。荣以负项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赵将陈余亦失职,不得王。二人俱怨项羽。

  (1)胶东:郡国名。治即墨(今山东莱西县西南)。(2)即墨:项羽让齐王田市都于此。(3)临菑:项羽让齐王田都都于此,在今山东临淄县北。(4)济北:郡国名。治博阳(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5)博阳:项羽让济北王田安都于此。

  荣使人将兵助陈余,令反赵地,而荣亦发兵以距(拒)击田都,都亡走楚。荣留齐王巿毋之胶东。巿左右曰:“项王强暴,王不就国,必危。”巿惧,乃亡就国。荣怒,追击杀巿于即墨,还攻杀济北王安,自立为王,尽并三齐之地(1)。

  (1)三齐之地:指原齐人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齐王田市所有之地(即秦之临淄、济北、胶东三郡)。

  项王闻之,大怒,乃北伐齐。荣发兵距(拒)之城阳(1)。荣兵败,走平原(2),平原民杀荣。项羽遂烧夷齐城郭(3),所过尽屠破。齐人相聚畔(叛)之。荣弟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而汉王帅诸侯败楚,入彭城。项羽闻之,乃释齐而归击汉于彭城(4),因连与汉战,相距(拒)荥阳。以故横复收齐城邑,立荣子广为王,而横相之,政事无巨细皆断于横。

  (1)城阳:县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南。 (2)平原:县名。今山东平原县南。(3)烧夷:焚烧,剷平。(4)释:解,解围。

  定齐三年,闻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使华毋伤、田解军历下以距(拒)汉(1)。会汉使郦食其往说王广及相横,与连和。横然之,乃罢历下守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2)。韩信乃渡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菑。王广、相横以郦生为卖已而亨(烹)之(3)。广东走高密(4),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于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守相光,至博(5)。而横闻王死,自立为王,还击婴,婴败横军于赢下(6)。横亡走梁(7),归彭越。越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进兵破杀田既于胶东,灌婴破杀齐将田吸于千乘(8),遂平齐地。

  (1)历:指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历山之下。有以为邑名。(2)平:讲和。(3)以郦生为卖己而烹之:(田广、田横)以为郦生与韩信合谋而出卖了自己,故烹之。(4)高密:县名。在今山东高密县西。(5)博:县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6)赢:县名。在今山东莱芜县东北。(7)梁:指梁地。今河南开封市一带。(8)千乘:县名。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北。

  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彭越为梁王。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有乱,乃使使赦横罪而召之。横谢曰:“臣亨(烹)陛下之使郦食其,今闻其弟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1)!”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意,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2);不来,且发兵加诛。”横乃与其客二入乘传诣洛阳。

  (1)族夷:灭族。(2)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此对田横言,许之前来,高者为王,低者也不失为侯。

  至尸乡厩置(1),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2),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摇,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不过欲一见我面貌耳。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知也(3)。”遂自到,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4)!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非贤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以王者礼葬横。

  (1)尸乡:乡名。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厩置:驿站。(2)南面称孤:即称王。(3)知:识;认识之意。(4)有以:《史记》作“有以也夫”。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1),皆自到从之。高帝闻而大惊,以横之客皆贤者,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至,闻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1)冢(zhǒng):高大的坟墓。

  韩王信(1),故韩襄王孽孙也(2),长八尺五寸。项梁立楚怀王,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3),故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地(4)。项梁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5),使张良以韩司徒徇韩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入武关。

  (1)韩王信:姓韩,名信。与淮阴侯韩信同姓名。有说韩王信又名信都。(2)孽孙:言庶孙。(3)韩:指战国时的韩国。韩后期都于郑(今河南新郑)。(4)韩地:指今河南中部登封、郑州一带。(5)阳城:县名。一说在今河南方城东,一说在河南登封县东。

  沛公为汉王,信从入汉中(1),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王独

  居此,迁也。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2),及其蜂(锋)东乡(向),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王信,先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1)汉中:地区名。今陕西汉中地区。(2)竦(sǒng):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之国,更封为穰侯(1),后又杀之。闻汉遣信略韩地,乃令故籍游吴时令郑昌为韩王距(拒)汉(2)。汉二年,信略定韩地十余城。汉王至河南(3),信急击韩王昌,昌降汉。乃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使信与周苛等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4),汉复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颖川(5)。

  (1)穰:县名。今河南邓县。(2)令郑昌:即吴县令郑昌。(3)河南:郡名。治洛阳(今河南格阳市东北)。(4)已:随后。(5)王颍川:言王于颍川之地(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洛(1),南迫宛、叶(2),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3)。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4)。”上许之。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5),信数使使胡求和解(6)。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7),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8),专生不任(9),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10)。”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1)巩:县名。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洛: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宛: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叶:县名。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淮阳:县名。今河南淮阳县。(3)晋阳:县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4)马邑:县名。今山西朔县。(5)冒顿(mòdú):秦汉之际匈奴族杰出人物。(6)胡:指匈奴。(7)间使:私使。(8)专死不勇:言轻生不得为勇。(9)专生不任:言惜死故不能任。(10)刘邦此语是谴责韩王信,言其虽处危亡之地,执忠履信,可以安存,意在责其有二心。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1),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2),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3),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4),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5)。汉令车骑击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6),上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7),上白登(8)。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9)。阏氏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居七日,胡骑稍稍引去。天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10),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向),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至。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令王黄等说误陈豨(11)。

  (1)铜鞮:县名。在今山西沁县南。(2)白土:县名。在今陕西神木县西。赵苗裔:战国时赵国的后裔。(3)左右贤王:即左贤王、右贤王,匈奴之官号。广武:县名。今山西代县西南。(4)离石:县名。今山西离石县。(5)楼烦:县名。今山西宁武县。(6)代谷:地名。在上谷郡、代郡间谷中之地。(7)平城: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8)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9)阏氏(yānzhī):匈奴单于妻之称号。 (10)全兵:言只有兵器,而无盾、铠之类以御弩矢。(11)说误:游说而使犯错误。

  十一年春,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1)。汉使柴将军击之(2),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信报曰:“陛下擢仆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为反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3),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愤于吴世也(4)。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貣蛮夷(5),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6),盲者不忘视(7),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信。

  (1)参合:县名。今山西阳高县南。(2)柴将军:柴武。(3)种、蠡:大夫文种、范蠡,二人皆是越王勾践之臣。种功成不去见杀,蠡功成而逃则生。(4)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吴王夫差赐剑命他自杀。愤(fèn):仆倒,倒斃。吴:春秋时吴国。(5)貣(tè):求乞。(6)痿(wěi):风痹病。(7)盲:瞎眼。

  信之入匈奴,与太子俱,及至颓当城(1),生子,因名颓当。韩太子亦生子婴,至孝文时,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封颓当为弓高侯(2),婴为襄城侯(3)。吴楚反时,弓高侯功冠诸将(4)。传子至孙(5),孙无子,因绝。婴孙以不敬失侯。颓当孽孙嫣(6),贵幸,名显当世,嫣弟说(7),以校尉击匈奴,封龙侯(8)。后坐酎金失侯,复以待诏为横海将军,击破东越,封按道侯。太初中,为游击将军屯五原外列城,还为光禄勋,掘蛊太子宫,为太子所杀(9)。子兴嗣,坐巫蛊诛。上曰:“游击将军死事,无论坐者(10)。”乃复封兴弟增为龙侯。增少为郎,诸曹侍中光禄大夫,昭帝时至前将军,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五将征匈奴,增将三万骑出云中,斩首百余级,至期而还(11)。神爵元年,代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增世贵,幼为忠臣(12),事三主,重于朝廷。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五凤二年薨,谥曰安侯。子宝嗣,亡(无)子,国除。成帝时,继功臣后,封增兄子岑为龙侯。薨,子持弓嗣。王莽败,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