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公孙弘、卜式、兒宽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曲学阿世者的类传。公孙弘,少为狱吏,中年学《春秋》杂说,贤良对策以“和”为主旨,故曲学以阿世,本来疏谏征伐,但不敢坚持,而顺从武帝之意。卜式,本是畜牧主,因利害关系,输财支持武帝的备边政策。兒宽,勤于治学,为人温良,善属文,议封禅附和武帝之意,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史记》将公孙弘与主父偃同传,反映游士俗儒的面貌;将卜式附干《平准书》,写其奉迎,颇寓讽刺;但对二人的节俭、生财,也作肯定。《汉书》将三人合传,是因公孙弘曲于对策,卜式曲于助边,兒宽曲于议封禅,都受到武帝信用,都有曲学阿世的特点;传未所论“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三人官至公卿,是遇上了机会,当然还要有个人的手腕,这是不言而喻的;又统论一代人才,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还首先点名“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卜式与汲黯同属“质直”,可见  后太史令等言(1):“历纪坏废,汉兴未改正朔,宜可正(2)。”上乃诏宽与迁等共定汉《太初历》,语在《律历志》。

  (1)司马迁:本书有其传。(2)正:谓改正。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1),居位九岁(2),以官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