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隽不疑、疏广(及兄子疏受)、于定国、薛广德、平当、彭宣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昭宣以来儒士出身而明哲保身的公卿之类传。隽不疑,治《春秋》,进退以礼,为京兆尹严而不残,以捕伪戾太子而名重。疏广,少好学,明《春秋》,为太子太傅,兄子疏受为少傅。深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叔侄二人要求退休,回家享乐。于定国,少学法,后学《春秋》,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为廷尉,治狱审慎。为丞相,因灾乱,而要求退位,回乡享清福。薛广德,以《鲁诗》教授学生。为博士,论议于石渠阁。为御史大夫,谏帝勿事游乐。也因灾乱而要求退休,还乡。平当,以明经为博士。每有灾异,辄傅经术,言得失。哀帝时,官至丞相,病笃而辞封。彭宣,治《易》,为博士。官至大司空,因王莽专权而退。这六人,通经入仕,官为公卿,碌碌无为,而明哲保身。大致上说,西汉士大夫在专制主义下,持禄保位,习以成风;若个人品行端正,就算过得去。本传写之,予以肯定。其中描写隽不疑,较为生动。 (1)永光元年:前43年。(2)相弃:谓不能互相照顾。(3)错缪至是:意谓官吏与东方人言不相同。(4)细:小也。(5)不:同“否”。(6)大录:总录。(7)非圣者:谓常人。(8)所以:所由。言何由致此灾。(9)“万方有罪”二句:疑为《尚书·汤誓》,今已佚(沈钦韩说)。(10)悉:尽也。
子永嗣。少时,耆(嗜)酒多过失,年且三十,乃折节修行,以父任为侍中中郎将、长水校尉(1)。定国死,居丧如礼,孝行闻(2)。由是以列侯为散骑光禄勋(3),至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施(4)。施者,宣帝长女,成帝姑也,贤有行,永以选尚焉。上方欲相之,会永薨。子恬嗣。恬不肖,薄于行。
(1)任:保举。汉时,父兄因功得保任子弟为官。侍中:汉代加官。中郎将:官名。隶属光禄勋。长水校尉:汉代八校尉之一,是掌握特种军队的将领。(2)宋祁曰:“南本“孝”字上有“以”字。是。(3)散骑:汉代加官。光禄勋:官名。掌守卫宫殿门户。(4)尚:汉时臣民与公主结婚称“尚”。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1)闾门:里门。(2)治:修建。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人也(1)。以《鲁诗》教授楚国,龚胜、舍师事焉(2)。萧望之为御史大夫(3),除广德为属,数与论议,器之(4),荐广德经行宜充本朝(5)。为博士,论石渠(6),迁谏大夫,代贡禹为长信少府、御史大夫(7)。
(1)沛郡:郡治相(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县名。沛郡治所在此。(2)龚胜、舍:龚胜、龚舍,所谓楚“二龚”。(3)萧望之:本书有其传。(4)器:器重。(5)经行:谓经明行修。(6)石渠:阁名。汉官中藏书之处。宣帝甘露三年与诸儒讲论于此,薛广德也参与了议论。(7)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长信少府:官名。掌管长信官事务。
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1)。及为三公,直言谏争。始拜旬日间(2),上幸甘泉(3),郊泰畤,礼毕,因留射猎(4)。广德上书曰:“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陛下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5),臣诚悼之(6)。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原陛下亟反(返)宫(7),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上即日还。其秋,上耐祭宗庙(8),出便门(9),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车(10),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汗(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11)!”上不说(悦)。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曰(12):“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13)!”乃从桥。
(1)酝藉:同“蕴藉”。宽容含蓄。(2)旬日:十天。(3)上:指汉元帝。甘泉:宫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4)(上)因留射猎:事在永光元年(前43)。(5)郑卫之乐:旧指淫声。(6)悼:优虑之意。(7)返宫:指返回长安皇宫。(8)酎祭:汉代以醇酒祭祀宗庙,称酎祭。(9)便门:长安城南面西头第一门。(10)当:遮阑;阻挡。乘舆车:皇帝所乘之车。(11)以血污车轮二句:意谓因有死伤,犯于齐洁,天子不得入宗庙祭祀。(12)先驱:指乘舆车之前导。(13)晓人不当如是邪:意谓劝谏当如此得体。
后月余,以岁恶民流(1),与丞相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
(1)岁恶:谓年成不好。流:流亡。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赀)百万(1),自下邑徙平陵(2)。当少为大行治礼丞(3),功次补大鸿胪文学(4),察廉为顺阳长(5),栒邑令(6),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7)。每有灾异,当辄傅(附)经术(8),言得失。文雅虽不能及萧望之、匡衡(9),然指(旨)意略同。
(1)祖父:指西汉汉中太守平戬(陈直说)。赀:(钱财)。(2)下邑:县名。今安徽砀山县。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3)大行治礼丞:官名。属大行令(大鸿胪)。(4)功次:汉代以功劳累迁者曰“功次”。大鸿胪文学:官名。属大鸿胪。(5)顺阳:县名。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6)栒邑:县名。在今陕西旬邑东北。(7)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8)附:附会。(9)匡衡: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
自元帝时,韦玄成为丞相(1),奏罢太上皇寝庙园,当上书言:“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欤)?何德化休微不应之久也!祸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宜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3)。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亲九族(4)’,而化及万国。《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5),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既成文武之业而制作礼乐(6),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7)。此圣人之德,亡(无)以加于孝也。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书》云(8):‘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无)穷。’”上纳其言,下诏复太上皇寝庙园。
(1)韦玄成;韦贤之子。见本书《韦贤传》。(2)“如有王者”二句:见《论语·子路篇》。言王者治天下,三十年后乃成仁政。(3)深迹:探求之意。(4)“克明俊德”二句:见《尚书·尧典》。(5)严:谓尊严。(6)文武:周文王、周武王。(7)后稷、周的始祖。(8)《书》:《尚书》。(9)“正稽古建功立事”三句:此乃西汉所行伪《泰誓》之辞(齐召南说)。
顷之,使行流民幽州(1),举奏刺史二千石劳来有意者(2),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3)。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4)。坐法,左迁朔方刺史(5),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6),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7)。
(1)幽州:地当今辽宁、河北中北部、内蒙古一部分等地区。(2)劳来:劝勉、慰劳。(3)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二句:意渭任民煮盐,官不专卖。(4)丞相司直:官名。属丞相。(5)朔方刺史:监察朔方郡之刺史,不在十三刺史之列。(6)太中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讼(光禄勋)。(7)大鸿胪:官名。掌民族事务。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
先是太后姊子卫尉淳于长白言昌陵不可成(1),下有司议。当以为作治连年,可遂就(2)。上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3),左迁巨鹿太守(4)。后上遂封长。当以经明《禹贡》(5),使行河(6),为骑都尉,领河堤。
(1)淳于长:本书卷九十三有其传。昌陵:汉成旁初建之陵。(2)就:成也。(3)坐前议不正:指昌陵可遂成之议。(4)巨鹿:郡名。治巨鹿(在今河北平乡西南)。(5)《禹贡》:《尚书》的篇名。(6)行河:视察黄河。
哀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1),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候(2)。明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
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下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3),上尊酒十石(4)。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5)。
(1)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2)赐爵关内侯:汉代有封丞相为侯之俗。因冬月非封侯之时,故先赐爵关内侯。(3)尚书令:官名。掌章奏文书。(4)上尊酒:以稻米所酿的好酒。(5)韦:指韦贤。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1)。治《易》,事张禹(2),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3)。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由)是入为右扶风(4),迁廷尉,以玉国人出为太原太守(5)。数年,复入为大司农、光禄勋、右将军(6)。哀帝即位,徙为左将军。岁余,上欲令丁、傅处爪牙官(7),乃策宣曰:“有司数奏言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宜典兵马,处大位。朕唯将军任汉将之重,而子又前取淮阳王女,婚姻不绝,非国之制。使光禄大夫曼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左将军印绶,以关内侯归家。”
(1)淮阳:郡国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阳夏:县名。今河南太康。(2)张禹: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3)东平:东平王。(4)右扶风:官名。职掌相当于郡守。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5)王国人:初汉制,诸侯王国人不得任于京师。太原:郡名。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6)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秩和国家的财政收支。(7)丁、傅:指西汉的外戚。
宣罢数岁,谏大夫鲍宣数荐宣(1)。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蚀(2),鲍宣复言,上乃召宣为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3),封长平侯。
(1)鲍宣: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2)元寿元年:前2年。(3)大司空:官名。西汉后期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会哀帝崩,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1),秉政专权。宣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2),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3)。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耄)(4),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寘(填)沟壑。”莽白太后(5),策宣曰:“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耄)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使光禄勋丰册诏君(6),其上大司空印缓,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谥曰顷侯。传子至孙,王莽败,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