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谷永、杜邺二人的言行。这是一篇趋附权贵而附会天人的二人合传。谷永,博学经书,抉天灾之变,移咎他人,附党王氏,后以病免。杜仰,与外戚王氏相善,讥外戚丁、傅用事,而倾向王氏。诗经·小雅》篇名。周幽王惑于褒姒而黜申后;国人作此诗讽刺之。谷永言此,寓讥成帝专宠赵昭仪。(6)皇父:人名。因嬖宠而为卿士,总管王朝政事。

  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昔龙管纳言(1),而帝命惟允(2);四辅既备(3),成王靡有过事。诚敕正左右齐栗之臣(4),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父子及也(3)。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余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4)。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1)泛:一般。(2)杜钦:杜周之孙。《杜周传》附其传。(3)刘向:本书卷三十六附其传。扬雄:本书有其传。(4)攻:指责过失。谓谷永专攻成帝与后宫,弦外之音是不言王氏专权之事。

  永所居任职(1),为北地太守岁余,卫将军商薨,曲阳侯根为票(骠)骑将军,荐永,征人为大司农(2)。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本名并,以尉氏樊并反,更名永云。

  (1)所居任职:谓所做之官都称职。(2)为大司农:时在元延四年(前9),据《公卿表》。

  杜邺字子夏,本魏郡繁阳人也(1)。祖父及父积功劳皆至郡守,武帝时徙茂陵(2)。邺少孤,其母张敞女(3)。邺壮,从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以孝廉为郎(4)。

  (1)魏郡:郡名。治邺县(在今河北磁县南)。繁阳:县名。在今河南内黄西北。(2)茂陵:汉武帝陵,又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3)张敞: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4)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名。郎:官名。郎官的泛称。

  与车骑将军工音善。平阿侯谭不受城门职,后薨,上闵(悯)悔之,乃复令谭弟成都侯商位特进,领城门兵,得举吏如将军府(1)。邺见音前与平阿有隙,即说音曰:“邺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详(2)。夫戚而不见殊(3),孰能无怨?此《棠棣》、《角弓》之诗所为作也(4)。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亦书而讥焉(5)。周召则不然(6),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7),并为弼疑(8)。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俱享天佑,两荷高名者,盖以此也。窃见成都侯以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9),此明诏所欲宠也。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指(旨)为诚发,出于将军,则孰敢不说(悦)谕?昔文侯寤(悟)大雁之献而父子益亲(10),陈平共(供)壹饭之馔而将相加欢(11),所接虽在楹阶俎豆之间,其于国折冲厌难,岂不远哉(12)!窃慕仓唐、陆子之义(13),所白奥内(14),唯深察焉。”音甚嘉其言,由是与成都侯商亲密;二人皆重邺。后以病去郎。商为大司马卫将军,除邺主簿(15),以为腹心,举侍御史(16)。哀帝即位,迁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威严,数年以病免。

  (1)得举吏如将军府:汉制,列将军置幕府,得举吏。(2)详:尽也。(3)戚:近也。殊:特殊。(4)《棠棣》、《角弓》:皆《诗经·小雅》篇名。《棠棣》申述兄弟当互相友爱。《角弓》讽刺兄弟亲戚间争权夺利。(5)《春秋》亦书而讥:秦景公与公子鍼为兄弟,景公立,鍼惧而奔晋。《春秋》昭公元年书“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公羊传》曰:“有干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6)周、召则不然:言周公,旦、召公奭无私怨。(7)分职于陕:谓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陕:地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8)弼疑:辅相。古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9)五府:指丞相、御史大夫及车骑、左右三将军。(10)昔文侯……句:战国时,魏文侯废太子击,封之于中山,而立击弟訢。击臣赵仓唐进大雁(一说犬雁)于文侯,应对以礼,文侯感悟,废訢而召立击,父子更亲。(11)陈平用陆贾计,以五百金为周勃具食,于是将(周勃)相(陈平)和好。(12)远:意谓远大意义。(13)仓唐:赵仓唐。陆子:陆贾。本书卷四十三有其传。(14)奥内:犹隐奥。(15)主簿:官名。汉以后皇朝各机构与地主官府都设有主簿,负责文书簿藉,掌管印鉴,为掾史之首。(16)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大夫。

  是时,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称皇太太后,帝母丁姬称帝太后,而皇后即傅太后从弟子也。傅氏侯者三人,丁氏侯者二人。又封傅太

  后同母弟子郑业为阳信侯。傅太后尤与(预)政专权。元寿元年正月朔(1),上以皇后父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而帝舅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临拜,日食,诏举方正直言。扶阳侯韦育举邺方正(2),邺对曰:

  (1)元寿元年:前2年。(2)韦育:韦玄成孙韦宽之子。

  臣闻禽息忧国,碎首不恨(1);卞和献宝,刖足愿之(2)。臣幸得奉直言之诏,无二者之危,敢不极陈!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故礼明三从之义(3),虽有文母之德(4),必系于子(5)。《春秋》不书纪侯之母,阴义杀也(6)。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7);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8)。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9),又以外孙为孝惠后,是时继嗣不明,凡事多暗,昼昏冬雷之变,不可胜载。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传(转)相惊恐,案《春秋》灾异,以指(旨)象为言语(10),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乘《离》,《明夷》之象也(11)。《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震(12),不阴之效也(13)。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

  (1)禽息忧国二句:春秋时,秦国大夫禽息荐百里奚而不见纳,当秦穆公出时,挡车叩头脑出,使穆公感悟而重用百里奚,于是秦大治。(2)卞和献宝二句: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献给厉王、武王,都被误认为欺诈,被刖去双足。后来楚文王使人刻璞加工,果得美玉,称和氏壁。(3)三从之义:谓妇女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4)文母:文王之妃太拟。(5)子:指周武王。(6)《春秋》不书纪侯之母二句:《春秋》隐公二年云:“纪履緰(《左传》作“裂繻”)来逆女。”《公羊传》曰:“然则纪有母乎?有。有则何以不称母;母,不通也。”杀:谓减降。(7)昔郑伯随姜氏之欲二句:《左传》隐公元年云:郑庄公随其母武姜之欲,封其弟共叔段于京。共叔段势大阴谋纂国,终为庄公所镇压。(8)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二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周襄王之母惠王宠爱襄王弟王子带,助长其气焰。王子逞借狄师攻襄王,襄王被迫出奔于郑。(9)吕太后:即吕雉。详见《高后纪》。(10)以旨象为言语:此谓天以景象旨意告喻人。(11)《坤》、《离》、《明夷》:皆《易》篇名。《明夷》云:“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谓雉不鸣不隐藏,初飞于天,后息于地。(12)震:地震。(13)不阴:言不遵阴道。

  昔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欤)(1)?”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2)。前大司马新都侯莽退伏弟(第)家,以诏策决,复遣就国。高昌侯宏去蕃自绝(3),犹受封土。制书侍中驸马都尉迁不忠巧佞(4),免归故郡,间未旬月(5),则有诏还(6),大臣奏正其罚(7),卒不得遣,而反兼官奉使,显宠过故。及阳信侯业(8),皆缘私君国,非功义所止(9)。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10)。当拜之日,暗然日食。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旨)非一,所言辄听,所欲辄随(11),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12),欲令昭昭以觉圣朝。昔诗人所刺,《春秋》所讥,指(旨)象如此,殆不在它。由后视前,忿邑(悒)非之(13),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14)。疏贱独偏见(15),疑内亦有此类(16)。天变不空,保右(佑)世主如此之至,奈何不应(17)!

  (1)曾子:孔子的弟子。他问孔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表示否定。事见《孝经·谏诤章》。(2)无可间:《论语·先进篇》称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间:嫌隙。(3)宏:董宏。(4)迁:傅迁。(5)间:相隔。(6)则:与“即”同。(7)大臣:指孙光、师丹等。事详《孔光传》。(8)业:郑业。(9)功:与“公”同。公私对文。言郑业缘私恩得封,非公义所在。(王念孙说)(10)皇甫虽盛等句:谓周以皇甫为卿士,春秋时鲁三桓强盛作三军,而三分公室,也比不过丁、傅之盛。(11)承旨非一等句:意谓皆被迫于太后。(12)正尤在此:言过错正在于此。尤:过也。(13)由后视前二句:今视前事,忿恨而以为非。(14)逮身所行等句:谓及身行事而不明察,则自以为可,是计策之误。(15)独偏见:言自己所见之偏。(16)疑内亦有此类:谓后宫劈幸过宠,恐亦有如傅迁、郑业等妄受恩赏者。(17)应:意谓应天戒而修德。

  臣闻野鸡著怪(1),高宗深动;大风暴过,成王怛然(2)。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3),以厌(餍)下心,则黎庶群

  生无不说(悦)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4)!

  (1)野鸡:指雉。汉讳吕后之名。(2)大风暴过二句:相传周成王信流言而疑周公,天乃风雷,偃禾拔木,成王乃启金滕之书,悔而信周公。(3)稽:考也。(4)嫌:疑也。

  邺未拜,病卒。邺言民讹言行筹,及谷永言王者买私田,彗星陨石牡飞之占,语在《五行志》(1)。

  (1)陨石:疑为“星陨”之误,杨树达曰:“陨石《志》无永说。‘陨石’疑是‘星陨’二字之误。”

  初,邺从张吉学,吉子竦又幼孤,从邺学问,亦著于世,尤长小学(1)。邺子林(2),清静好古,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3),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杜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