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传叙述萧望之及其三子的事迹。萧望之,儒生,因劾奏霍氏擅政,为宣帝所信用。甘露三年(前51),主持石渠阁会议。任为太子太傅,宣帝临终,又任为前将军、光禄勋,与周勘等受诏辅政,领尚书事。太子即位为元帝,望之以师傅之重,奏言中书为施政根本,建议选用士人。以此与用事宦官中书令弘恭等交恶,后一再被弘恭、石显诬谄,元帝又无能袒护之,终于被迫自杀。诗》(3),事同县后仓且十年(4)。以令诣太常受业(5),复事同学博士白奇(6),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7)。京师诸儒称述焉。
(1)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兰陵:县名。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2)杜陵;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3)《齐诗》:《诗经》有《鲁》、《齐》、《韩》三家。汉初齐人辕固生传《齐诗》。(4)同县:疑为“同郡”。钱大昭曰:“后仓,东海郯人,见《儒林传》,与望之同郡,非同县也。‘县’疑当作‘郡’。”(5)以令诣太常受业:如淳曰:“令郡国官有好文学敬长肃政教者,二千石奏上,与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也。”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6)同学:同学于后仓。(7)夏侯胜:《儒林传》有其传。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1),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2),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主谋杀光(3),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4),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恟恟)(5)。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6),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7),致白屋之意(8)。”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9)。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10),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11),署小苑东门候(12)。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13),下车趋门,传呼甚宠(14),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15)。”望之曰:“各从其志。”
(1)霍光:本书有其传。(2)丙吉:本书卷七十四有其传。(3)上官桀:姓上官,名桀。封安阳侯,以谋反诛。盖主:即鄂邑盖长公主。武帝之长女。(4)露索:谓露体搜身。(5)恟恟:扰攘不安貌。(6)洽平:“治平”之误(王念孙说)。(7)吐握之礼:相传周公摄政,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以接待天下之士。(8)白屋:以白茅覆盖之屋。贱人居处。(9)大将军史:大将军的属吏。(10)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给事中:加官。待从皇帝左右。(11)射策甲科:谓通过考试列为优等。序:官名。泛称各种郎官。 (12)小苑东门:宫苑门。(13)仓头、庐儿:皆官府中贱役人员,解于《鲍宣传》。(14)宠:谓尊宠。(15)“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意谓萧望之不能随例露索,冒犯了执政,故不得大官而守门。录录:随从之意。抱关:指守门。
后数年,坐弟犯法,不得宿卫,免归为郡吏。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1),察廉为大行治礼丞(2)。
(1)及:疑衍(杨树达说)。魏相:本书有其传。(2)大行治礼丞:官名。省称大行丞。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1),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2),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3),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4),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5),是时季氏专权(6),卒逐昭公。乡(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亡(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善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致也。附枝大者贼本心(7),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8),选同姓,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9)。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岁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累迁谏大夫(10),丞相司直(11),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12)。其后霍氏竟谋反诛,望之浸益任用。
(1)山:霍山。霍去病之孙。尚书:官名。掌管文书章奏。(2)地节三年:即公元前67年。(3)愿赐清闲之宴:要求皇帝抽暇接见。(4)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5)昭公:春秋时鲁昭公。(6)季氏:春秋时鲁国权贵。(7)贼:害也。本心:指树干。(8)躬万机:谓亲自掌政。(9)谒者:官名。掌管传达。(10)谏大夫:官名。掌谏议。 (11)丞相司直:官名。掌佐丞相举不法。(12)二千石:官秩名。月俸百二十斛。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1)。望之雅意在本朝(2),远为郡守,内不自得,乃上疏曰:“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3),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朝无争(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4)。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于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诸侯闻之,则知国家纳谏忧政,亡(无)有阙(缺)遗。若此不怠:成廉之道其庶几乎(5)!外郡不治,岂足忧哉?”书闻,征入守少府(6)。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7),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8)。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9)。上闻之,使侍中成都侯金安上谕意曰(10):“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11)。君前为平原太守日浅,故复试之于三辅(12),非有所闻也(13)。”望之即视事。
(1)平原:郡名。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2)本朝:指朝廷。(3)究:普遍之意。(4)达士:通达政事之士。(5)成康之道:周代成王、康王致太平之道。(6)守:暂时任职。(7)任:堪也。(8)左冯翊:官名。治所在长安。职掌相当于郡太守。(9)移病:称病而移居私宅,要求辞职。(10)侍中:加官。侍从皇帝。金安上:金日之子。(11)更:犹经历。(12)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13)闻:谓听到过失。
是岁西羌反(1),汉遣后将军征之(2)。京兆尹张敞上书言(3):“国兵在外(4),军以夏发,陇西以北(5),安定以西(6),吏民并给转输,田事颇废,素无余积,虽羌虏以破,来春民食必乏。穷辟(僻)之处,买亡(无)所得,县官谷度不足以振(赈)之。原令诸有罪,非盗受财杀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赎罪(7)。务益致谷以豫备百姓之急。”事下有司(8),望之与少府李强议,以为“民函(含)阴阳之气,有好义欲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尧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是能令其欲利不胜其好义也;虽桀在上,不能去民好义之心,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尧、桀之分,在于义利而已,道(导)民不可不慎也。今欲令民量粟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壹也。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一人得生,十人以丧,如此,伯夷之行坏(9),公绰之名灭(10)。政教壹倾,虽有周召之佐(11),恐不能复。古者臧(藏)于民,不足则取,有余则予。《诗》曰‘爰及矜人,哀此鳏寡’(12),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13),下急上也。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14),古之通义,百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15),恐未可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尧舜亡(无)以加也。今议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臣窃痛之。”
(1)西羌:古代西方的羌族。(2)后将军:指赵充国。本书有其传。(3)京兆尹:官名。治所在长安。相当于郡太守。张敞: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4)国兵:国家之兵。(5)陇西:郡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6)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宁夏固原)。(7)差(cī):等次。八郡:指自陇西以北、安定以西之郡。(8)有司:主管部门的官吏。(9)伯夷:相传为商周之际的义士。(10)公绰:春秋时鲁大夫孟公绰。相传其人廉正寡欲。(11)周召:西周时周公旦、召公爽。(12)“爰及矜人”二句:见《诗经·小雅·鸿雁》。矜人:可哀矜之人,谓贫弱者。(13)“雨我公田”二句:见《诗经·小雅·大田》。意谓先公后私。(14)户赋口敛:谓率户而赋,计口而敛。(15)死:谓去拼命送死。
于是天子复下其议两府(1),丞相、御史以难问张敞(2)。敞曰:“少府左冯诩所言,常人之所守耳。昔先帝征四夷(3),兵行三十余年,百姓犹不加赋,而军用给。今羌虏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间,汉但令罪人出财减罪以诛之,其名贤于烦扰良民横兴赋敛也。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首匿、见知纵、所不当得为之属(4),议者或颇言其法可蠲除,今因此令赎,其便明甚,何化之所乱?《甫刑》之罚(5),小过赦,薄罪赎,有金选(锊)之品(6),所从来久矣,何贼之所生?敞备皂衣二十余年(7),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窃怜凉州被寇,方秋饶时,民尚有饥乏,病死于道路,况至来春将大困乎!不早虑所以振(赈)救之策,而引常经以难,恐后为重责。常人可与守经,未可与权也。敞幸得备列卿,以辅两府为职,不敢不尽愚。”
(1)两府:指丞相、御史大夫两官府。(2)御史:指御史大夫。(3)先帝:指武帝。(4)纵:当作“故纵”。《刑法志》提到“作见知、故纵;监领部主之法”。(5)《甫刑》:即《吕刑》。《尚书》篇名。(6)锊(luè):古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三锊。(7)皂衣:下级官吏之服。
望之、强复对曰:“先帝圣德,贤良在位,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永惟边竟(境)之不赡,故《金布令甲》曰(1)‘边郡数被兵,离饥寒(2),夭绝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给其费’,固为军旅卒(猝)暴之事也。闻天汉四年(3),常使死罪人人五十万钱减死罪一等,豪强吏民请夺假貣(4),至为盗贼以赎罪。其后奸邪横暴,群盗并起,至攻城邑,杀郡守,充满山谷,吏不能禁,明诏遣绣衣使者以兴兵击之(5),诛者过半,然后衰止。愚以为此使死罪赎之败也,故曰不便。”时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亦以为羌虏且破,转输略足相给,遂不施敞议。望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迁大鸿胪(6)。
(1)《金布令甲》:有关府库金钱布帛令之甲篇。(2)离:遭也。(3)天汉四年:前97年。(4)假貣(tè):借贷,求助。(5)绣衣使者:汉武帝时闹事者众,御史中丞督捕犹不能止,因特派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号直指使者,也称绣衣使者。兴兵:指军兴之法。其上疑脱“军”字( 由字子骄,为丞相西曹卫将军掾(1),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举贤良(2),为定陶令(3),迁太原都尉(4),安定太守(5)。治郡有声,多称荐者。初,哀帝为定陶王时,由为定陶令,失王指(旨),顷之,制书免由为庶人。哀帝崩,为复土校尉、京辅都尉(6),迁江夏太守(7)。平江贼成重等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8)。元始中(9),作明堂辟雍(10),大朝诸侯,征由为大鸿胪,会病,不及宾赞(11),还归故官,病免。复为中散大夫(12),终官。家至吏二千石者六七人。